UGC产品的难题:如何建立用户围栏?

无论在哪个时代,有能力持续输出稳定内容的群体,均不会超过1%。过去能出版书籍的人便属于这个群体,后来博客诞生,生产的方式由章节简化成篇幅,近年来再进一步弱化成效率更高,生产门槛更低的微博。

来源:pingwest

我一直是对UGC生产内容的方式持保留态度的一员。

无论在哪个时代,有能力持续输出稳定内容的群体,均不会超过1%。过去能出版书籍的人便属于这个群体,后来博客诞生,生产的方式由章节简化成篇幅,近年来再进一步弱化成效率更高,生产门槛更低的微博。但公式依然成立,如今的微博90%的群体在follow少数的Influencer,群体依然没有自主生成体系内容的能力。知乎的水化大家也是心里有数了,国外像Medium这类的产品对于我们简直是中世纪复古的存在。

而图片拍照应用,表面上看似乎更进一步地降低门槛——你只需轻按一个按钮便能创造出“作品”。好吧,我想大家回忆下朋友圈里看到的生活照便能发现想做好依然不是一件易事。

于是诞生了Instagram。它给用户提供了一种“略受训练”的生产模式,固定的滤镜风格,画面尺寸,顺带画框等基本功能——它一定不能复杂,否则便成了Photoshop了,在受到一定编制的前下,UGC社区的内容才有可能稳定地输出,Instagram的成功大家有目共睹。而国内的美图秀秀,由于滤镜的核心功能不够优质,从产品上它实际已经放弃了社区的方向,转成了工具性的美图工具,从产品运营角度是值得学习的案例,但已经不在本文讨论范围里了。

我并不是在否定UGC。当它作为一个信息传播载体时,效用是最高的,因为它讲求的是时效性而不是信息本身的质量,从09年至今,Twitter作为新媒体的角色直播了大量重大事件,从伦敦奥运会到半岛英文电视台记者Dorothy Parvas在被叙利亚和伊朗政府拘留19天之后被释放的信息,给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只是这从另一个维度验证了Twitter是一个传播性的工具,它并不能输出稳定的内容。

鉴于有实际生产能力的占绝对少数这个事实,那么开发者是否要以更激进的方式干扰用户的生产过程?哪怕这样生产出来的内容是伪UGC,我想从Waterlogue这款产品来证明这是可以被,而且应当是广为接受的一种方式。

Waterlogue是一款类似与Instagram的照片效果应用,在App Store的同类别应用里目前处于榜首的位置,由于应用要收费2.99美金,我第一时间用PingWest同事的帐号付费后安装在了自己的iPhone里,事实上证明同事的钱没有白费:与Instagram想比,它的滤镜风格大大缩小了范围,仅限于水彩,这是一种更强烈“干扰”用户生产的方式,相当于论坛里的无形管理员,每一张图片都被重构图成水彩图,应用提供了12种水彩风格,对后期处理仅提供4种画面大小及5种亮度级别,从下图上看,Waterlogue绝不仅仅是滤镜这么简单:

UGC Instagram Waterlogue 照片处理

画面上的图片可以看到(看不清的请点击大图),比起Instagram在图片上方“覆盖”滤镜效果,Waterlogue把水彩画由形体塑造、色彩关系、空间层次组成的创作步骤还原了一遍,用户亲睹色彩在不同深浅相互重叠产生的透明度的变化,包括整幅作品由浅至深、由湿至干、由大面积至局部的过程。

从处理的速度便可看出开发者所下的功夫,iPhone 5需要15s,4S则需要30s,面对这张认不出亲妈的产品,用户能否接受?我想App Store上的五星评分便是对它的最好反馈。它创始人John Balestrieri在产品文档里写到,“Waterlogue把世界上的物体还原成它的本质,通过艺术性的表达方式,把廉价的快照或滤镜通通去除,运用光线及明暗的关系展现出来。”

不难看出,通过这款APP生成的水彩画实际都是John Balestrieri一人的“作品”。

实际从广义上看,包括各种奇技淫巧在内的社区运营手法,皆属于产品输出“干扰”的一种,任何UGC性质的产品,开发者都面临这样的选择,干扰得越多,用户的受众越可能受限,但同时输出的内容却也往往能因此提高,因此选择是单纯的“工具性”产品还是“价值输出”,开发者从起先便有了自己的选择。

题图来源:woodleycoles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的头像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